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合理用药宣传册
时间:Feb 27, 2023信息来源:阅读:次
目录
1、吃药怎么喝水?
2、常见胃药,您服用对了吗?
3、饮酒与服药
4、吃药忌口清单
5、反复提醒,请牢记致命的用药混搭!
6、眼药水使用常犯3个错误,你占了几项!
7、儿童雾化用药须知
8、学会使用滴耳液,让你的耳朵“洗个澡”
9、这些药服用后不能晒太阳,您牢记了吗!
10、夏天药品如何安全度过“烤验期”?
11、中药饮片煎药器具的选择
12、中药饮片煎药过程的掌握
13、中药饮片的特殊煎法
14、如何掌握中药的服药时间?
15、如何正确服用中药颗粒剂?
16、常用吸入装置的操作方法
1、吃药怎么喝水?
一. 吃药,不是水喝得越多越好。
1. 多数情况下,服药时用温水或凉白开即可,不宜用太热的水。
2. 正常喝水量。普通的药片和胶囊,用200毫升温水送服即可。
3. 少喝水。指用50毫升左右水送服,且半小时内不宜再饮水,比如胃药。
4. 多喝水。指一天喝2000-2500毫升水,主要是为了减轻肾脏负担,排泄毒物,增强代谢。如抗痛风药(非布司他、别嘌醇、苯溴马隆)、排石药、利胆药(熊去氧胆酸)、平喘药(氨茶碱)、解热镇痛药、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氨基糖苷类、磺胺类)、阿昔洛韦、阿仑膦酸钠等。
5. 患有严重心脏病、肾病的人,不适合上面这些“喝水”的标准,因为喝水太多会加重心、肾负担。
二. 先喝水还是先吃药?
1. 吃胶囊先喝水,可以防卡喉。
如果胶囊粘在食道壁上,严重时可能出现溃疡。因此,服用胶囊前最好先喝少量温水或凉开水。
2. 喝止咳糖浆,5分钟内别喝水。
吃完药马上喝水,会把咽部药物有效成分冲掉,使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影响药效。一般要求服完止咳糖浆、含片,至少5分钟内不要喝水,最好在服用半小时后再喝水。
3. 吃胃药,半小时后再喝水。
胃药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混悬凝胶等,服药时不宜多喝水,一般只需50毫升开水送服即可,且服药后半小时内不宜喝水。
4. 舌下含服药,不需要用水送服。
2、常见胃药,您用对了吗?
一、抗酸药
本类药物多为弱碱性无机盐,主要作用为直接中和胃酸、可迅速缓解胃痛。
1. 单方制剂:如碳酸氢钠,餐前半小时或胃痛发作时服用。
2. 复方制剂:如铝碳酸镁、镁加铝、铝镁加混悬液,饭后1-2小时或睡前服用,待胃内容物将近排空时服用利于发挥药物的抗酸作用。
二、抑酸药
此类药物吸收后作用于胃的泌酸细胞,抑制胃酸分泌。
1. PPI: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
因对酸不稳定,均为肠溶制剂,不可嚼碎,推荐晨起或睡前空腹状态下服药。必要时可在晨起、睡前各服用一次。
2. H2受体阻断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
一日1次,睡前顿服一日剂量;或一日2次,于清晨和睡前服用。消化性溃疡病主要是夜间胃酸分泌较高,多主张睡前顿服。
三、抗幽门螺杆菌药
目前抗HP抗菌药物主要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餐后1小时内服用。
四、胃粘膜保护药
多数药物以在半空腹状态下的餐前服用为宜,具体药物因各有不同特点,适宜的服用时间也不完全相同。
1. 瑞巴派特:一日3次,早、晚餐前及睡前口服。
2. 蒙脱石散:食管炎患者饭后服用;其他患者宜两餐间服用;急性腹泻时应立即服用,首剂加量。
五、促胃肠动力药
1. 多潘立酮、莫沙比利:通常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待进食时药效恰好到达高峰,能增强胃肠道蠕动。服药期间,尽量避免食用西柚和西柚汁。
2. 曲美布丁:具有对胃肠道平滑肌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根据具体情况餐前或餐后服用即可。
3、饮酒与服药
一、药物加强酒精的作用。
酒精进入人体后能使人脸红、心跳加快、头晕,有消化道溃疡的可以加重溃疡。
1. 退热止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可以加重酒精引起的消化道溃疡、出血。
2. 安眠药、抗过敏药物(如氯苯那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因为有镇静作用,所以饮酒后服用这类药物,能加重神经中枢抑制,使得嗜睡感增强。
3. 头孢类、甲硝唑等能抑制酒精的代谢,引起一种叫做“双硫仑样反应”的不良作用,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
二、酒精影响药物的作用。
1. 降糖药(如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等)与酒精同时服用,可引起血糖浓度过低,出现头晕、心慌、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症状。
2. 苯妥英钠在酒精的作用下,可加速体内代谢,使体内药物浓度下降,起不到应有的调整心律、抗癫痫作用。
3. 酒后服用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硝苯地平、复方利血平、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可加重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导致头晕、休克等。
4. 酒精能减弱止血药的作用、加重肝脏毒性。
服药期间以及停药7天内应避免喝酒。
酒能伤身体,酒能误事!服药期间尽量莫饮酒!
4、吃药忌口清单
许多食品中含有特殊的成分,易与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排泄,甚至引起不良反应。
1. 胃药忌吃醋
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需要服用铝碳酸镁、胃舒平等抗酸药。这些药物是通过跟胃酸中和而发挥作用的,服药前后如果食用了醋,会使抗酸药物药效打折扣,甚至失效。在使用这些药物前后1-2个小时内,也应尽量少吃含醋的炒菜、凉拌菜等食物,以及山楂、乌梅等酸味食物。
2. 降压药、降脂药忌西柚
西柚汁的柚皮素不仅能促使药物迅速进入血液,等于加大药量,还会影响部分降压药(如地平类)、降脂药(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的代谢,容易造成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增加副作用。
3. 感冒药忌蜂蜜
感冒药如新康泰克、氨咖黄敏等都还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遇到蜂蜜会形成一种复合物,减弱退烧作用。凡是含蜂蜜的中成药都不宜和上述感冒药同服。
4. 磺胺类药忌果汁
吃磺胺类药喝酸性饮料,如果汁、可乐以及酸味水果,会酸化尿液、降低药物溶解度,易出现药物结晶,伤害肾脏,出现血尿或影响排尿。最佳选择是用200毫升30-40℃的温开水送服。
5. 补铁剂忌奶制品
应用铁剂(复方锌铁钙、琥珀酸亚铁等)、补锌制剂时,不宜同服奶制品和含有大量鞣酸的食物(茶叶制品、菠菜、柿子等),以及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花生仁、芝麻酱等)。
6. 止泻药忌牛奶
腹泻时喝牛奶可能受乳糖影响,加重症状;牛奶和药物混在一起,会在药物表面形成一层膜,将药物包裹在里面,阻碍药物中有效成分的释放,同时也阻碍药物吸收。如果病情好转,可在服药后1-2小时以后再喝牛奶,以免出现相互作用。
吃药需忌口,且吃且注意!
5、反复提醒,请牢记致命的用药混搭!
1.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部分抗菌药物=氨茶碱中毒
代表药: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②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③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④林可酰胺类(克林霉素,林可霉素)。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含有氨茶碱,上述抗菌药物可抑制氨茶碱的代谢,升高氨茶碱血药浓度,严重者可导致氨茶碱中毒。
阿奇霉素、莫西沙星与氨茶碱的相互作用无临床意义,可以合用。
2. 藿香正气水+部分头孢类/硝咪唑类=乙醛中毒
代表药:①头孢类(头孢克洛、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哌酮钠舒巴坦);②硝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
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在体内消化产生乙醛,而上述药物会抑制乙醛在体内的代谢,造成乙醛蓄积,引起 “双硫仑样反应”,严重时可诱发急性肝损害、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服药期间以及停药7天内应避免喝酒。
3. 感冒药+退烧药+止痛药=肝损伤
许多感冒药、退烧药和止痛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同时使用,会造成对乙酰氨基酚摄入过量,严重会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对乙酰氨基酚:成人每日最大剂量为2g,儿童每次最大剂量:15mg/kg。
4. 磺胺类药物+维生素C=泌尿系统结石
磺胺药(如复方新诺明)与维生素C合用,在酸性尿中易结出结晶,形成泌尿系结石,导致肾脏损害。
5. 阿司匹林+银杏叶类药=出血
银杏叶胶囊、银杏叶含片等,黄酮及银杏内酯类成分含量较高,与阿司匹林同服会产生药效增强反应,可能会引起出血。
病情需要合用时,若有出血、瘀血、新发作头痛或视觉变化时,应及时就医。
6. 抗过敏药+晕车药=加重嗜睡
如果您已经服用了抗过敏药,最好选择配方中不含嗜睡成分的晕车药,如氯苯甲嗪。
6、眼药水使用常犯3个错误,你占了几项!
患者咨询:“我6岁儿子放假在家长时间看IPAD最近,他总是用手揉眼睛弄得眼睛都有点红了我可以把上个月我自己用过的“氧氟沙星滴眼液”,还没过有效期,给他滴眼睛可以吗?” 当然不可以!
误区1
眼药水不能交叉使用!不同的人使用同一支滴眼液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误区2
眼药水在开封后,最好避光或冰箱冷藏保存。因外界温度的变化,再加上与空气中其他物质的接触,很容易滋生细菌、变质,故一般眼药水开封后一个月之后就不能再使用了。
误区3
氧氟沙星滴眼液是抗生素类滴眼液,主要用于治疗结膜炎、角膜炎、泪囊炎等。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多半是由于用眼过度引起视疲劳,科学合理地使用眼睛、注意用眼卫生才是最正确的解决办法。
切记!
滴眼液要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7、儿童雾化用药须知
Q:宝宝哭闹排斥雾化,有效果吗?
情绪平静时, 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建议 : 在宝宝入睡后1小时做雾化;或者雾化时分散宝宝注意力(比如看动画片、事先让宝宝把玩面罩等)
Q:什么时候雾化好呢?
餐后1小时内不宜雾化,以避免气雾刺激气道引起呕吐。
Q:雾化要做多长时间?
每次约15分钟,一般需要雾化3-7天 。
Q:雾化需要注意什么呢?
雾化前:清洁口腔 、不抹油性护肤品(避免药物吸附在皮肤上)
雾化时:w取舒适体位,深吸气
w药液浓度不能过大
w吸入速度由慢到快
w雾化量由小到大
w避免雾化液进入眼睛
w观察宝宝状态 ,出现频繁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等不适,应立 即暂停雾化
雾化后:w漱口、洗脸,防止药物在咽部和皮肤上沉积
w及时用温水清雾化罐,晾干后再使用
w痰液稀释后刺激引起咳嗽时,应及时给宝宝翻身,自下而上,由外而内,虚掌叩击背部,帮助排痰
w雾化后1小时再给宝宝进食
Q: 一次雾化剂量是多少?
一次至少3-4ml 液体,药液不足时适当加生理盐水。
Q: 雾化液一次用半只,剩下的半只怎么办?
开封后容易滋生细菌,应即开即用,超过6小时应丢弃。
Q: 几种雾化液可以加在一起雾化吗?
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与很多雾化药混合会产生沉淀,建议单独雾化。
8、学会使用滴耳液,让你的耳朵“洗个澡”
1. 使用滴耳液前洗干净双手。
2. 用消毒棉签轻轻拭净耳内脓液并保持耳朵干爽。
3. 把药瓶放在手心里握一会,当药液温度与体温接近时摇匀后便可使用。
我们耳朵里的有个内耳前庭器官,它对冷刺激十分敏感,当使用温度过低的滴耳液时,就会打破内耳的温度平衡,引起眩晕、恶心。当然,滴耳液温度过高,也会烫伤耳内黏膜并加速药物分解、降低药效。
4. 滴药时,将耳朵侧偏头向上或侧卧于床上;轻轻向后和向上牵拉耳廓,(3岁以下的儿童,则向后和向下牵拉) 以拉直耳道。
5. 按医生指定的滴数,将药液滴进耳内。滴药时,药瓶瓶口不要伸入或触碰耳内,应距离耳道2-3cm,以免药液被污染。滴液后,轻轻按压耳屏3~5次有助药液顺利流入耳内。
6. 保持原体位,让你的耳朵倾斜3-5分钟,使耳内黏膜充分吸收药液。
7. 变换体位,让药液流出来,并用棉签擦干流出来的药液。
8. 拧紧药瓶瓶盖、再次洗干净双手。
9、这些药服用后不能晒太阳,您牢记了吗!
有些药物服用后,在光照刺激下,可引起人体过敏,在光照皮肤处出现红斑、水肿,同时伴瘙痒、灼痛或出现色素沉着,重者可有水疱,水疱溃破后可形成溃疡或糜烂,这类药物叫光敏药物。
1. 常见光敏药物
(1) 抗微生物药:如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真菌药。
(2) 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双氯芬酸、塞来昔布、布洛芬、美洛昔康等。
(3) 神经系统用药: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拉莫三嗪、氟哌噻吨、奥氮平等。
(4) 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吲达帕胺。
(5) 降血糖药: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等。
(6) 抗过敏药:氯苯那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
(7) 抗肿瘤药:伊马替尼、卡培他滨、羟基脲、甲氨蝶呤。
(8) 抑酸药:雷尼替丁、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
(9) 降脂药:非诺贝特、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10) 降压药:CCB、ACEI、ARB。
(11) 其他:胺碘酮、氯喹、吡嗪酰胺。
2. 如何预防:
(1) 光敏药物的毒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在夏季进行野外作业,外出游玩时更应注意皮肤防护。
(2) 在使用上述药物期间及停药后5天,不能晒太阳,避免接触阳光或紫外线。
(3) 调整给药时间,如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可在晚上睡前服药, 减少日光照射, 能更好保证用药安全。
10、夏天药品如何安全度过“烤验期”?
夏天到了,您注意过自己家贮存的药品吗?如果没有,那我现在建议您对家里的药物做个大整理。因为夏日气温高,湿度大,强光和高温容易导致药品变质。所以夏季更要注意药物的保存与保养。
1. 胶囊剂
胶囊或胶丸剂型药物(如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怕受热。受热后会出现软化、破裂、漏油、甚至整瓶粘在一起的情况。所以胶囊药物需要贮存在25℃以下的环境内。
2. 颗粒剂
因为颗粒剂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糖分。如果受热会发粘、结块,有的密封不严的还容易生虫。所以颗粒剂一般需要密封贮存在阴凉处。
3. “丸散膏丹”
蜂蜜、红糖等是中药“丸散膏丹”常见的添加剂,受热后糖分析出,容易发霉生虫,而且那些用白蜡封住的药丸也可能在高温下裂开,导致变质。
4. 栓剂
栓剂多用于插入肛门、阴道中,在人体37℃的体温下逐渐溶化吸收,当然在酷暑里也容易发生质变,如出现酸败、颗粒干涸、稀薄、色变、水油分离,甚至还会出现臭味。
5. 眼药膏
在受热后也容易出现类似于栓剂的变质特征。
既然夏天这么热,日照还这么强烈,我们要如何储存药物呢?
仔细看看药品说明书,按照药品说明书贮存不会出错。
常温储存是指10℃-30℃储存;
冷储存是指2℃-10℃储存;
凉暗处储存是指在避光且不超过20℃的地方储存;
阴凉处储存是指在不超过20℃的地方储存。比如,有些中药制剂易长霉、虫蛀,宜密闭阴凉存放;有些药物遇热极易挥发,像各种酊剂、医用酒精等高温时就易挥发,要特别注意密闭哦!
冰箱(2-10℃)储存,因为有一些药品对热特别敏感:如乳酶生、胃蛋白酶、胰岛素、丙种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等,按要求应放在2-10℃的低温处保存。
夏日高温酷暑,家中存放的药品亦要经历"烤验",广大朋友为了药品的质量安全,还是对家里的药箱进行一次大清理吧。
夏季高温谁都热,药品也都不例外。
想要保证药效佳,科学储存最靠谱。
11、中药饮片煎药器具的选择
煎煮中药汤剂,选用沙锅、沙罐、沙壶等陶瓷器皿最佳。一是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二是因其导热均匀,保暖性好。若无沙锅类的陶瓷器皿,可用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如玻璃烧杯等。不宜用搪瓷器皿或铝质器皿,更忌用铜、铁、锡等金属元素制成的器皿。这是因为一则铜、铁、锡等金属元素本身也是中药之类,分别具有各自的性效与适应范围,用之恐与病情不合;二则在这些以金属元素制成的器皿表面,常覆盖有一层该金属元素与氧生成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极易与药液中的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轻则产生丧失原有药效的物质而降低疗效,重则产生有害于人体的物质而对机体造成伤害。
12、中药饮片煎药过程的掌握
火候:一般沿用直火煎煮法,沸前用大火,至沸后改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减慢水分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对于煎药用火,中医既强调火质,又强调火候,说明煎药所用火的火质与火候均能影响药物成分的变化及其煎出率。
所谓火质,即指火的质地。从理论上说,不同的燃料在燃烧时会有不同的火质,而火质不同的火具有不同的性能,势必会影响所煎中药的成分及药效。对此,古代的医药学家早有认识,并强调在煎药时宜用木炭火与柴草火。今天,除用木炭与 柴草火外,还广泛使用天然气火、煤炭火、煤气 火、沼气火、电炉火,乃至太阳能火等。而煤油或柴油炉火则不宜应用,因其往往使药液带有煤油或柴油味,不利服用。
所谓火候,即指火力的大小,或云火势的急慢。今之中医药界常用文火、武火之名来说明煎药的火候。所谓武火,即火力较大较急之火;文火,即火力较小较慢之火。另有文武火之说,是指介乎于文火与武火之间,火力不大不小之火。一般认为,煎煮普通药,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影响药物成分的煎出。
其次,还要根据所煎药物的质地及用途的不同,灵活掌握。一般认为,质地轻疏或含芳香挥发性成分较多,或药物成分容易煎出的药物,宜用武火急煎;而源于矿物、动物贝壳、植物根茎等质地厚重或不含挥发物类药,或用于补虚而成分又难于煎出的中药,则宜用文火慢煎,以便煎透,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此外,因治疗需要而必须少煎的中药,宜用武火;必须久煎的中药,宜用文火或文武火。
用水:煎煮用水最好采用经过净化和软化的饮用水,以减少杂质混入,防止水中钙、镁等离子与药材成分发生沉淀反应。水的用量一般为药材量的5-8倍,或加水浸过药面3-5厘米。
一般认为,质地清洁透明、味道甘甜纯正的自来水、泉水、河水、湖水、井水、池塘水及纯净水等,都可以作为煎药用水。质地混浊、味道怪异的水,经反复煮沸或放置热水瓶中较久的水,均不能作为煎约用水。至于那些被严重污染,色泽异常、味道腐臭不堪、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水,那就更不可能用做煎药的用水。
次数:一般一服中药可煎煮2-3次,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不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
时间:多数药材在煎煮前应用冷水浸泡20-40分钟,主要使有效成分溶解和浸出。煎煮时间应根据药材成分及质地而定,一般来说治感冒的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头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一般性药头煎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煎煮后应趁热滤过,尽量减少药渣中煎液的残留量。
13、中药饮片的特殊煎法
在处方中有些药材性质特殊,不能与方中群药同煎,应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医师会在处方中注明,药房在配药时会另包并加以说明。
1.先煎:矿物类、贝壳类、角甲类中药,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可打碎先煎30分钟,再加群药;有的有毒中药要先煎1-2小时,久煎能减毒或去毒;有的植物药只有久煎后的水解产物才能起到治疗作用。
2.后下: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多的药材,一般在中药即将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剂;有的中药成分对热不稳定,不易久煎应后下。
3.包煎:花粉类、细小种子果实类、药粉等体积小的中药,若直接入煎剂,或浮于水面,或沉入锅底,需用纱布包好与其他药同煎;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焦化需包煎;附绒毛的药物,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4.烊化:一些胶类或糖类中药,宜加适量开水或热药液溶化或隔水蒸后服用。
5.另煎:一些贵重中药,为充分利用药材,以免造成浪费,可另煎取汁,再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同服。
6.冲服:一些难溶于水的贵重药,宜先碾成极细粉再将煎好的药液加入搅拌后服用。
14、如何掌握中药的服药时间?
适时服药也是保证药效的重要环节,具体服药时间应据肠胃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
1.空腹服: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此时服药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故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驱虫药宜空腹服。
2.饭前服:饭前胃腑空虚,亦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消化吸收,故多数药特别是补虚药宜饭前服。
3.饭后服: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故消食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
4.睡前服:为了顺应人体生理节律和充分发挥药效,有些药宜睡前服。如安神药用于安眠时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以利于安眠;涩精止遗药宜在临睡时服,以利于治疗梦遗滑精;缓下剂宜在睡前服,以利于翌日清晨排便。
5.定时服:有些病定时而发,只有发病前某时服才能见效,如截疟药应在疟发前2小时服。
6.不拘时服:病情急险,当不拘时服,以便力挽狂澜,救治危重忠者。
15、如何正确服用中药颗粒剂?
中药颗粒剂,又名冲剂。是以药物的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所制成。冲入开水后,即成为可溶性或混悬性溶液,便于携带和服用。常用颗粒剂有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等。市场上出售的人参麦芽精、菊花晶、杏仁精等,也属颗粒剂类。由于各种颗粒剂所含的成分不同,服用时也应有所区别。
首先,对于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颗粒剂,因高温易引发使药物的挥发性成分的分解或散失,故宜用温开水冲服为好,如含芳香挥发油较多的金银花、鱼腥草、荆芥、紫苏、藿香、薄荷、菊花等药的颗粒剂,服用时均应如此。
其次,颗粒剂大都是可溶性药物组成,制作时又多加入糖、糊精等矫味剂和赋形剂,故服用前宜以开水溶化,使其成为糖浆后服用。
16、常用吸入装置的操作方法